投资,是指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让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的标的物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是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其实,广义的投资定义书本上已经说得非常清楚,而引申到金融投资领域,其中三点非常重要,即基本分析、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在投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资产标的物进行系统全面的预估与研究。不过,很多人存在一些投资误区,从而对交易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投资、投机概念混淆
在证券或是期货交易中,普遍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即持有的时间足够长久才叫投资,否则只能被认定为投机。笔者认为,这是对“投资”概念的严重误读,上文中提及的“时间”,是指特定的可预见的一定时期,并没有提及“长与短”概念。很多人有了错误理解后,便忽视了对标的资产的研判,孰不知不研究,才是对投资的背叛。在日常交易中,日内短线如果依照某些市场“规律”操作,依旧属于投资行为;如果对于某只股票盲目介入,长期持有却没有获取良好收益,不仅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率和收益率,也是对交易理念的亵渎。即使偶然获取收益甚至暴利,那也只是概率在作祟,毕竟偶然不是必然。如果仅仅从时间节点上对投资和投机进行区分和辨别,就如同掩耳盗铃一般。
见“机”行事
在金融市场中,消息满天飞,各种资讯、传言、分析不绝于耳,充斥市场。在笔者看来,对待所谓的各种“消息”,不能一棒打死、完全否定,一些“消息”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有好处的。透过“消息”,我们可以大致明确短期市场的热点,捕捉大众的投资心理和导向,可以定义市场风险的高低,等等。面对众多的消息,我们不能听风就是雨,要采取研究、验证和试探的心态。如何把“小道”消息用好,是一门学问,其中重要的原则是不能偏听偏信,太阳当空照、即使有些风,也并非要下雨。
见“机”行事,是对“消息”解读的一种延伸行为和对有效市场的一种界定。对于一些盲目的消息,有些人会认定是无稽之谈,是陷阱、深渊,而有些人却如获至宝,从中看到大机会。在“消息”没有被市场认定的情况下,不考虑消息真假,对于市场来说都是无效市场,即该消息或是事件没有对市场构成影响。对于有效市场来说,即使消息或是传言虚无缥缈、可信度不高,但在合适的情形或是氛围下,依旧会对市场构成重要影响,消息本身可能变得不重要,但有效市场带来了众多的机会。
策略无好坏,环境更重要
在市场大环境影响下,交易模式没有好坏、优良之分,重要的是顺应趋势。风和猪都不重要,风口才是关键。以下两个例子足以说明。
2015年1月19日,沪指暴跌7.7%,为7年以来最大跌幅,156只股票跌停,226只股票跌幅超过9%,1932只股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与此同时,中金所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当天跌幅达到9.57%,几乎跌停。这给量化对冲策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些量化产品回撤较大。但不能就此说明量化对冲策略就不是好的策略。笔者认为,对策略的界定完全可以参考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完全用好与坏来简单、机械地定义,必须放到历史的层面,考虑到历史的局限性。市场大环境对策略的成败影响至关重要。
由于豆粕和菜粕同属于饲料原材料,两者之间维持着合理的价差。从历史走势的角度分析,两者完全存在套利的可能,但近一个时期的走势却完全逆历史走势而为,使两者之间套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导致套利失败的主要因素在于两者价差太小,这容易产生收益有限、风险无限的尴尬情形。套利,本来是缩小风险、稳定收益的策略,但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背道而驰的境况。
每个投资者出身不同,生活环境和经历也不同,所以很难说那种投资方式更加适合自己,这就需要在投资和交易的过程中,不断找寻、不断克服不良的投资习惯,让自己的交易更加健康,更加个性化、独特化。这样,投资市场才能绚丽缤纷、五彩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