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缺,为何玉米高位?

玉米目前的主要矛盾为强预期下的弱现实,而高价原料下饲料集团全行业的躺平行为或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在过去很多年里,玉米都是商品中关注度较低却举足轻重的品种,主因还是跟其它商品动不动几个百分点的波动比起来,玉米常年不到1%波动织布机似的走势,让人失去耐心。而它的体量又足够大,无论是饲料消费还是生产加工,它都是必不可少的原料,更是很多农民赖以生存的口粮类农作物。在近两月全球都在讨论粮食危机的时期,从产业的角度来聊聊玉米的现状和未来,我认为很有必要。

这轮玉米的上涨是从2016年底1400附近到今年3000多,五年多的时间翻了一倍,考虑到玉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几个农作物之一,这也是相当大的涨幅了。对于农民而言,这自然是非常有利的,那么,随着近两年地租成本上涨和化肥飙涨,今年玉米的种植成本是多少呢,市场普遍有说2400的,也有说2600的。这里有个表格供大家参考:

既然不缺,为何玉米高位?

既然不缺,为何玉米高位?

(该表并未计算人工费用,考虑到东北农民人均几百亩地,均摊到每亩成本增加不大。)

之所以做这个表格,是因为很多读者是产业的,甚至是贸易商,没有深入一线田地种植,对玉米的种植成本有着较大的误判。不少人认为生产资料部分上涨的因素,让种植成本飙涨,比如化肥大涨,地租上涨。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即使化肥涨50%,在它总占比不到四分之一的种植成本里,增加的也不多,反倒是随着粮食价格上涨,地租上涨的影响最大,目前就以上面三种产量里中性型来评估,即亩产1500斤,干粮成本1710每吨的玉米,按港口价2600卖,扣去七七八八的成本损耗,也是不会低于700元每吨的玉米利润。大家注意,我这里是按较为保守的测算,因为实际上东北玉米丰收亩产2000斤的也不少。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去问问东北的农民或者一线收粮卖粮的,是否属实。

每吨700元以上利润的玉米,是多年未见的高利润。不少人说今年大豆种植补贴非常高,玉米改种大豆的多。现实情况是,即使大豆补贴比玉米高个两三百元每亩,在玉米明显更赚钱的情况下,农民也是趋利的优先种玉米。而今年扩种玉米的土地,主要改自水稻。因为水稻年年丰收,供应充足,政府也鼓励大家种植玉米和大豆,给玉米和大豆种植空出了种植面积。

我们刚刚知道了玉米的大概种植成本,那么,这个成本是否会降下去呢,就看其中成本的大头,地租和化肥。在2015-2016年那会,由于种植赔钱,农民种地积极性很低,地租一度只要两百元每亩,这几年较大幅度的上涨地租,主要还是因为种玉米赚钱,相应的,化肥也受种植利润的影响。类似的案例在去年的生猪养殖上也是非常明显,前年生猪最赚钱的时候,小猪仔一度涨到1600-1700一头,而去年养猪全行业亏损的至暗时刻,小猪仔一度跌到30元一头,甚至免费处理的田地。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也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商品都有价格周期。

目前玉米紧平衡,高价高利润,种植成本没大家想象的那么高。真正下跌浪的时候,所谓的成本支撑,比不少产业人士想象的要低得多。

有人说,商品价格跟成本没关系。在供应紧平衡和炒作的前提下,其实我是认同的。而现在无疑就是属于这个阶段。国家在累库,供应紧平衡,南北现货倒挂,进口成本比我们自产的价格要高的多,粮食危机的炒作,能量类小麦高粱等替代品的价格支撑。这无疑是多头的底气,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的底气所在。而空头的支撑似乎被习惯性忽视:需求疲弱,大家都不怎么卖的动货,养殖行业还在盈亏线上苦苦挣扎,采购接近躺平,保供应为主。

反映商品价格最直接的就是供求关系。我们顺着上面的多空逻辑来一条一条理出来。了解供应,就要了解玉米的供应来源,国内口粮类产品以自我生产基本满足需求为核心原则;与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的大豆不同,玉米国内自产超过90%,进口量最高的年份也不过3000多万吨,定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不用看CBOT玉米的脸色。

CBOT进口玉米成本核算(配额内)

当下CBOT玉米763美分,美湾基差108,海运费80:

((108+763) *0. 3937 +80)* 1.01 * 1.09 *6.7+ 70=3190元/吨

我们看现在的美玉米进口的成本,是远高于国内玉米港口价格的。而在正常年份,进口玉米价格远低于国内玉米价格。因此不少人用国际高粮价推算,国内粮食需要通过涨价达到接近持平国际粮价,也就是3200以上的价格,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我国玉米定价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自给率高,国际价格只能借鉴和参考,而非主导作用,不然国际玉米低价时,国内玉米也得跟国际玉米价格相近才对。

国家累库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具体影响要看规模。站在国家的角度,粮食价格过低会打击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谷贱伤农,而价格过高,会伤害深加工企业,养殖乃至广大民众的物价水平,目前的市场结构,无疑是后者更重要。现货价格南北倒挂更像是结果,而非原因。另外随着玉米价格的高企,高粱小麦稻谷木薯粒等等能量类原料替代价格也进入历史高位区间。前段时间贸易商买小麦的热情,随着这两周玉米价格的下跌,似乎也被浇灭了。由此可见,替代品的支撑似乎也不是那样坚挺?

说了这么多,其实依然没讲到缺玉米的问题,那么现在就聊。粮食危机,通胀炒作,供应紧平衡的预期下,行业内大型的饲料集团基本都进入了躺平阶段——即保供应。市场平均能量类原料头寸2-3个月,部分企业头寸已经做到了10月份,而现金流不足的小饲料厂也是保供需为主,随需随买。近期做贸易的都能感受到,消费疲软,卖不动货。目前“新小麦+春玉米+进口粮+保税加工粮+拍卖稻谷+渠道玉米”,供应四个月是没什么问题的,因此在新玉米上市前,不存在缺粮的问题。新粮上市后,到2023年10月份,玉米等能量类供应整体满足市场需求(前提:1、没什么天气灾害;2、期间国家不进行大量收储)。

再补充下前面没讲完的玉米进口问题,这两年我国基本不进口美玉米了,主要玉米进口国为俄罗斯,乌克兰和保加利亚三国,最近也在积极扩大朋友圈,跟巴西洽谈。实际上,即使从现在开始不进口一吨玉米,国内供应到今年玉米新粮上市,乃至到明年九月份都是没有问题的。

既然不缺,为何玉米高位?开篇我们讲到,玉米目前的主要矛盾为强预期下的弱现实;而随着通胀预期的逐渐减弱,以及俄乌战争降温的影响,向上驱动力渐减。

供应没问题的情况下,那需求呢,我们看养殖业就知道了,无论是生猪养殖还是禽业养殖,其实都是在盈亏线上苦苦挣扎,成本为王,随需随买,需求自然不必多说。

因此目前的市场结构,不能说绝对顶部,但就玉米而言,上方空间已经很小了。接下来是否会反弹上去给出套保机会,还是进入下行通道,对于众多躺平持有大量头寸的企业来说,恐怕更需要担心的除了价格风险,还有违约风险。在历史上,产业内观点一致,从众行为普遍的时候,大都是集体犯错的时期。

当然,你很难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即使一切迹象表明:当下和未来是保命和收缩战线的时期,而非扩张博收益的时期。

每轮大趋势都会行业洗牌,过去两年相对舒服的饲料行业,未来会不会像去年的生猪一样呢?我们且行且看,做个记录。

作者来源:资本小论

原标题:写在玉米上

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部分文章转载可能未获及时授权,还请联系处理,谢谢。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投资江湖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

教程

美联储6月激进加息?对市场的影响及投资风险点分析

2022-6-17 8:21:40

教程

【华安期货早盘策略】 2022/06/16

2022-6-17 8:21:4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