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2673字 阅读时间7分钟
观点概述:
随着海外衰退叙事的发酵和涉疆法案的落地,内外棉价加速回落,而回落至此棉花是否见底?笔者认为大方向新年度供需缺口进一步收窄(后续北半球没有极端天气),同时高位发运的美棉也表示地区短缺得到缓解。而国内从轧花厂到下游服装厂库存高企,棉价还没有见底。
风险提示:
北半球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产量,收储政策开启,海外需求韧性超预期。
行情回顾:
自从去年10月产能过剩的轧花厂抢收棉花带动棉花强势上破18600,当然一方面海外服装消费持续强势,最重要的是低库存格局下预计产量也不及预期。而随着目光转向需求端,棉价大幅回调。
供应虽有扰动,但短期南半球上市可补充,主要是长期消费担忧加剧
我认为需求还存在继续下调的可能,首先看过去的欧美中三大市场过去的消费情况。
三大市场美国明显远超正常水平,因为美联储放水有4万亿直接进入居民资产端,而开始放水前整个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才3万亿。所以美国消费一骑绝尘,领先于三大市场的复苏。
欧洲也有居民补贴计划,但更多的还是通过对企业端支持,不过欧洲数据也有统计端因素,该数据仅仅是线下专卖店的服装销售,而疫情导致很多人选择网购邮购。所以欧洲的服装消费比这个分项反应的情况要好很多。
中国因为几乎没有对居民消费做出特别大的刺激,同时受到疫情干扰,所以销量较差。
而服装因为下游分散与可替代性强,涨价较为困难,利润在这两年被原材料端大大剥夺,这个产业利润的回归由于终端品种价格依旧没有很大的涨幅,也没有较大的成本削减,棉花在17000这个位置也是处于往年较高位置。
不过疫情期间海外服装行业也经历一轮库存告急,到现在其实补库持续进行着,虽然美国库销比处于低位,但是库存金额依旧快速恢复,加上对衰退的担忧,企业更多会预计消费回落带来库销比回归正常,补库行为减少。
而中国这段时间出口服装看起来很好,但纯棉纱厂为什么持续订单不佳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下游服装库存够多,不一定要向上游补充库存。二是存在棉花转混纺的情况,减少棉花用量。产业链高库存加弱订单导致疆棉今年高价销售的难度非常之大。
笔者认为库存的长鞭效应还有一个风险点,在于海上未清关的货物,可能包含着很多服装。众所周知这两年供应链大拥堵,海上船只排队情况猛增,而不清关货物没法计入进出口,因此通过看中国海关的对美出口数据和美国海关的对中进口数据可以看出每个月都有大量的货物从从中国出关,但是未能及时从美国入关。
最后从居民资产负债表角度思考,美国当下的高消费是依赖大量的存量资产,同时消费结构也会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业消费,服装并不是美国的夏日旅游季节的亮眼消费。那么由于服装属于半耐用品,寿命2年左右,美国前两年“过量的”服装消费可能会向下回归均值。
当下美国居民的消费依旧来自于疫情期间的补贴,大量的存量资产形成了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因为图19的个人储蓄计算口径为每月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居民支出,我们可以看到在疫情中的超额储蓄还是很多的,哪怕剔除了通胀,然而这些钱部分都在楼市与股市中,也能对抗实际通胀,只是当下高通胀和服务业消费复苏的情况下,美国居民每月能留下的钱不及疫情前了。
从收入角度看当下美国的非农总薪资的确难以长久地支撑美国消费,因此贷款端也开始发力,消费倾向上也更多地转向了服务消费,预期也是如此,实物消费量继续提升或有难度。
当下轧花厂严重亏损,政策收储是否有可能?后续行情要关注政策。
因为轧花厂多为银行贷款入场,今年高成本叠加套保不多,有一定的行业风险,结合抛储价格现在收储是存在可能性的,21年成交均价约为17944元/吨,共120万吨。
结论:海外消费回落,出口恐难维持,疆棉禁令只是雪上加霜。
由于对海外消费的看空,对出口回落有较大的担忧,虽然中国自疆棉禁令之后加强对东盟的进出口合作,而发展中国家或许也难逃发达国家的影响,比如这轮通胀首先是全球性的,其次美元加息带来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发展中国家多加息应对,失业率上升,资产价格下跌,财富效应必然受损,不论是滞胀还是衰退,消费回落或许是全球性的趋势。
农产品组:
农产品组:
报告联系人:蔡老师
朱良
Z0015274